成语意思:指先于别人行动,可以取得优势,迟于别人就会遭遇祸殃
成语出处:张恨水《啼笑姻缘》第13回:“得,就是这样办,这叫先下手为强,后下手遭殃。”
成语意思:在对手没有准备好的时候首先动手,取得主动地位。
成语出处:《隋书 元胄传》:“兵马悉他家物,一先下手,大事便去。”
成语意思:惺惺:指聪慧的人。聪明人爱惜聪明人,好汉珍惜好汉。比喻同类的人互相爱惜、同情
成语出处: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9回:“古人有言:‘惺惺惜惺惺,好汉惜好汉。’量这一个泼男女,腌臜畜生,终作何用!”
成语意思:二十四史:清乾隆时刻《史记》等24部史书。比喻情况复杂,头绪繁多,不知从哪里说起才好
成语出处: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序:“觉世间变幻之态,无有过于中国官场者……尝苦一部二十四史,不知从何处说起。”
成语意思:二十四史:清乾隆时刻《史记》等24部史书。比喻情况复杂,头绪繁多,不知从哪里说起才好
成语出处:张恨水《啼笑姻缘》续集第八回:“她这两句话,问得沈国英很感到一部二十四史无从说起。”
成语意思:比喻只要没有看见或不在眼前,也就不会为这操心或烦恼。
成语出处: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二十九回:“任凭你们两个冤家闹上天去,我‘眼不见,心不烦’也就罢了。”
成语意思:说话没有考虑到自己的行为,行事没有考虑到自己的诺言。指言行不一致
成语出处:战国·邹·孟轲《孟子·尽心下》:“言不顾行,行不顾言,则曰,古之人,古之人。”
成语意思:指心里不以为然,但又没有办法,只好撇开不管。也在怀疑仪器不干净时,用作自我安慰的话。
成语出处:茹志鹃《静静的产院》:“她想出去,离了这里,眼不见为净。”
成语意思:语:言语。形容作诗或写文章极力追求寻觅惊人的佳句
成语出处:唐·杜甫《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》诗:“为人性僻耽佳句,语不惊人死不休。”
成语意思:甲:铠甲,古人打仗时穿的护身衣。马不卸鞍,人不解甲。处于高度警惕状态。
成语出处:唐《敦煌变文集·卷一·汉将王陵变》:“鞍不离马背,甲不离将身。”
成语意思:甲:铠甲。马不卸鞍,人不解甲。处于高度警惕状态
成语出处:《敦煌变文集 卷一 汉将王陵变》:“鞍不离马背,甲不离将身。”
成语意思:形容因居亲丧悲损其身,瘦瘠如骨骸支立
成语出处:唐 张鷟《朝野佥载 补辑》:“(崔浑)丁母艰,勺饮不入口,哀毁瘠立。”
成语意思:哀:悲哀;毁:损坏身体。骨立:形容极瘦;只剩下骨头架子。指因丧亲极度悲哀;瘦得只剩下骨架。形容守孝期间悲痛尽礼。
成语出处:南朝 宋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 德行》:“王戎和峤同时遭大丧,和峤虽备礼,神气不损;王戎虽不备礼,而哀毁骨立。”
成语意思:俗:习俗。溺:沉溺,陷入。拘守于老习惯,局限于旧见闻。形容因循守旧,安于现状。
成语出处: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商君列传》:“常人安于故俗,学者溺于所闻。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,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。”
成语意思:易:变易,转变。平安与危难互相转化,灾祸与幸福互为因果
成语出处:战国 宋 庄周《庄子 则阳》:“安危相易,祸福相生,缓急相摩,聚散以成。”
成语意思:喜爱他时,总想叫他活着;讨厌他时,总想叫他死掉。指极度地凭个人爱憎对待人。
成语出处:先秦 孔子《论语 颜渊》:“爱之欲其生,恶之欲其死,既欲其生,又欲其死,是惑也。”
成语意思:指喜欢一个人时总想叫他活着。指极度地凭个人爱憎对待人
成语出处:先秦 孔子《论语 颜渊》:“爱之欲其生,恶之欲其死,既欲其生,又欲其死,是惑也。”
成语意思:从现有的并不出色的人中选择最佳者
成语出处:清 石玉昆《小五义》第53回:“常言一句俗话说:‘矮子里选将军。’”
成语意思:加诸膝:放在膝盖上;坠诸渊:推进深渊。指不讲原则,感情用事,对别人的爱憎态度,全凭自己的好恶来决定
成语出处:西汉 戴圣《礼记 檀弓下》:“今之君子,进人若将加诸膝,退人若将坠诸渊。”
成语意思:形容做事死板,不知变通。
成语出处:清 顾张思《土风录》第13卷:“古执不活动,呵为‘版版六十四’。此钱居中语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