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:兵:战争;常:常规、不变;势:形势。指用兵作战没有一成不变的方式。指根据敌情采取灵活对策
成语出处:先秦 孙武《孙子 虚实》:“夫兵形象水,水之形,避高而趋下;兵之形,避实而击虚。水因地而制流,兵因敌而制胜。故兵无常势,水无常形;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,谓之神。”
成语意思:居:在,安置;方:方位,地方。辨别众物的性质、条件等因素,使之各得其所
成语出处:《周易 未济》:“君子以慎辨物居方。”
成语意思:比喻只看表面不看本质
成语出处:
成语意思:比物:比类,比喻;志:心意。指用事物行为来寄托、表达自己的心意。
成语出处:东汉 贾谊《新书 阶级》:“故曰‘圣人有金城’者,比物此志也。”王先谦补注:“物,类也。志,意也。言臣如效死取义,则为国家不拔之基,圣人有‘金城’之语,正比类此意也。”
成语意思:犹言一无是处。形容全都是错的,没有一点对的地方。
成语出处:宋 辛弃疾《浣溪沙 漫兴作》词:“一似旧时春意思,百无是处老形骸,也曾头上带花来。”
成语意思:百:很多;失:差错。指非常有把握,绝对不会出差错
成语出处: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:“成败在于决断,以此参之,万不失一。”
成语意思:犹言一事无成。
成语出处:明 王守仁《教条示龙场诸生》:“今学者旷废隳惰,玩岁愒时而百无所成,皆由于志之未立耳。”
成语意思:已甚:过分。不做过分的事,要适可而止。多指对人的谴责或处罚要适可而止
成语出处:战国 邹 孟轲《孟子 离娄下》:“仲尼不为已甚者。”朱熹集注:“己,犹太也。杨氏曰:‘言圣人所为,本分之外,未加毫末。’”
成语意思:虚:空、白。没有空跑这一趟。表示某种行动还是有所收获的。
成语出处:清 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四十回:“原来你这回到上海,干了这幺一回事,也不虚此一行。
成语意思:悖:违背;抵触。两种事物同时进行;没有什么冲突。
成语出处:西汉 戴圣《礼记 中庸》:“万物并育而不相害,道并行而不相悖。”
成语意思:羞:羞耻。不把面对面的批评当作羞侮。表示原意倾听别人的批评。
成语出处:元 无名氏《刘弘嫁婢》第一折:“君子不羞当面,我有什么弊病处。
成语意思:面墙:面对墙壁,一无所见。形容不学习而无知
成语出处:《尚书·周官》:“不学墙面,莅事惟烦。”
成语意思:渤澥:渤海的古称。大海变成桑田,桑田变成大海。比喻世事变化巨大
成语出处:宋 苏轼《送乔仝寄贺君》诗之二:“不惊渤澥桑田变,来看龟蒙漏泽春。”
成语意思:不远:不以为远。不以千里为远。指不怕长途跋涉的辛劳。
成语出处:战国 邹 孟轲《孟子 梁惠王上》:“叟!不远千里而来,亦将有以利吾国乎?”
成语意思:饱:充分;以:用。痛打,尽情地揍。
成语出处:《晋书 石勒载记下》:“孤往日厌卿老拳,卿亦饱孤毒手。”
成语意思:不以万里为远。形容不怕路途遥远。
成语出处:晋 王嘉《拾遗记》第六卷:“门徒来学,不远万里。”
成语意思:犹北辕适楚。粤在南方。
成语出处:明 刘基《顺斋箴为夏仲珍作》:“北辕适粤,徒劳何为?”
成语意思:指子孙昌盛,百代不衰。
成语出处:见“本支百世”。
成语意思:指子孙昌盛,百代不衰。
成语出处:《诗 大雅 文王》:“文王孙子,本支百世。”毛传:“本,本宗也;支,支子也。”郑玄笺:“其子孙适为天子,庶为诸侯,皆百世。”
成语意思:比喻势力雄厚的集体或个人一时不易垮台。
成语出处:章炳麟《政闻社社员大会破坏状》:“即观今日缅甸,已并于英,而本邦土司,以弹丸黑子之地,犹足自保,非人自为首、百足不僵之势耶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