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:用半数兵力击破一倍于己的敌人。形容取胜之易。
成语出处:《管子·制分》:“人事荒乱,以十破百;器备不行,以半击倍。”尹知章注:“敌国器备,不可施行;故此虽半,可以击彼之倍。”
成语意思:比喻单纯模仿原样照搬或没有改变、创新。同“依样画葫芦”。
成语出处:《朱子语类》卷四二:“仲弓却只是据见本子做,只是依本画葫芦。”
成语意思:百害:泛指许多坏处。有许多坏处,没有一点好处
成语出处:
成语意思:亦作“一笔勾销”。全部取消之意。
成语出处: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十:“我们不少的是银子,匡得将来买上买下。再央一个乡官在太守处说了人情,婚约一纸,只须一笔勾消。”
成语意思:勾销:取消;抹掉。用笔在书面材料上勾画一下;表示事情已经了结或取消。比喻把一切完全取消;一概不计较。
成语出处:宋 朱熹《五朝名臣言行录》第七卷:“公取班簿,视不才监司,每见一人姓名,一笔勾之。”
成语意思:杳:不见踪影,没有迹象。没有一点消息
成语出处:明·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第21卷:“求之市中数日,杳不可得。”
成语意思:吃了亏不便说或不愿说
成语出处:清·石玉昆《三侠五义》第14回:“且说苗家父子丢了银子,因是暗昧之事,也不敢声张,竟吃了哑巴亏了。”
成语意思:平常的见识。表示不要跟知识低、修养差的人争论,说“不要跟他一般见识。”
成语出处:元 武汉臣《老生儿》第三折:“十三把钥匙都在我手里,我也不和你一般见识。”
成语意思:不用多思索,一动笔就写出来了。形容写文章快。
成语出处:鲁迅《且介亭杂文二集·论人言可畏》:“然而中国的习惯,这些句子是摇笔即来,不假思索的。”
成语意思:《左传·昭公二十年》:“君所谓可,而有否焉,臣献其否,以成其可;君所谓否,而有可焉,臣献其可,以去其否。是以政平而不干,民无争心。”杜预注:“否,不可也。献君之否,以成君可。”后以“以不济可”指用否定错误意见的办法,帮助国君走上成功之路。不,同“否”。济
成语出处:《左传·昭公二十年》:“君所谓可,而有否焉,臣献其否,以成其可;君所谓否,而有可焉,臣献其可,以去其否。是以政平而不干,民无争心。”杜预注:“否,不可也。献君之否,以成君可。”
成语意思:刚刚适合,恰好相合
成语出处:
成语意思:嗷嗷:哀鸣声;待:等待;食:喂养。迫于饥饿而急于求食的样子。形容灾民受饥饿,处于困境等待援助
成语出处:清 秋瑾《致秋誉章书其五》:“况家中尚不致嗷嗷待食,亦无需吾哥焦灼家用。”
成语意思:昂昂:气概轩昂的样子。形容目中无人,十分傲慢的样子
成语出处:楚剧《葛麻》第一场:“见了员外,昂昂不动,岂不是丢了一个揖?”
成语意思:指按照条理或遵循一定的程序。参见“按部就班”。
成语出处:语出晋 陆机《文赋》:“观古今于须臾,抚四海于一瞬。然后选义案部,考辞就班。”
成语意思:对人或事物的喜爱很广泛,而感情不能专一。
成语出处:唐·韩愈《与陈给事书》:“夫位益尊则贱者日隔,伺候于门墙者日益进,则爱博而情不专。”
成语意思:阿鼻:梵语的译音,意译为“无间”,即痛苦无有间断之意。常用来比喻黑暗的社会和严酷的牢狱。又比喻无法摆脱的极其痛苦的境地。
成语出处:语出《法华经 法师功德品》:“下至阿鼻地狱。”
成语意思:犹按兵不动。
成语出处:元 无名氏《开诏救忠》第三折:“你将那忠臣良将故赃谋,想着你按兵不举心更毒。”明 无名氏《精忠记 挂冠》:“岳家父子三人尽忠报国杀金人望风而走,岂有按兵不举之理?”
成语意思:昂昂:气概昂扬,大模大样;自若:象平常一样。形容无所顾虑,从容自如。
成语出处:明 冯梦龙《古今小说》第25卷:“三士带剑立于殿下,昂昂自若。”
成语意思:指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而追求钱财
成语出处:
成语意思:指轩昂伟岸的男子汉。
成语出处:明 汪廷讷《种玉记 奇术》:“天付昂藏七尺躯,寻章摘句懒攻儒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