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之三
作者:
长乐宫
(原题为“长乐、未央、建章、北宫,甘泉宫、中宫室台殿”,据目录改)
鸿台,秦始皇二十七年筑,高四十丈,上起现宇,帝尝射飞鸿于台上,故号鸿台。《汉书》惠帝四年,长乐宫鸿台灾。
直按:事见《汉书。惠帝纪》。《玉海》引《三辅旧事》云,“长乐宫有鸿台。”(张澍辑本)
临华殿,在长乐宫前殿后,武帝建。《汉书》成帝永始四年,长乐宫临华殿灾「校」原与温室条联合,从吴本分。
直按,临华殿灾,事见《汉书。成帝纪》。《太平御览》卷一百七十八,引《三辅宫殿簿》云:“长乐宫有临华台、神仙台。”又《薛氏钟鼎款识》巷二第十二页,有“林华观行镫,五凤二年造”,疑即本文之临华殿。
温室殿,按《汉宫阙疏》,“在长乐宫”又《汉宫阁记》“在未央宫”。
直按:《汉书。孔光传》晋灼注,“长乐宫中有温室殿”,与《汉宫阙疏》说合。
长信宫,汉太后常居之。按《通灵记》:“太后,成帝母也。后宫在西,秋之象也。秋主信,故殿皆以长信,长秋为名。”又永寿、永宁殿,皆后所处也。成帝母王太后,居长信宫。
直按:《汉书。外戚。班婕妤传》:“求共养大后长信官,上许焉。”又《汉书。百官公卿表:“将行,秦官,景帝中六年更名大长秋”。颜师古注:“秋者收成之时,长者恒久之义,故以为皇后官名。”又毕沅《释名补遗》云;“长秋自皇后官,非天子卿。长秋主宫中。凡物次,春生秋成。”又曰:“秋者,明之始:长者,欲其久也。”原注见《汉书。元后传》。
未央宫(旧本为“右长乐宫”,据目录改)
宣室,温室、清凉,皆在未央宫殿北。宣明、广明,皆在未央殿东。昆德、玉堂。皆在未央殿西。直按:《史记。贾生传》索隐引《三辅故事》云:“宣室在未央殿北。”与本文同。又《汉书。李寻传》云:“久汙玉堂之署。”颜师古注云:“玉堂殿在未央宫。”《汉书。扬雄传》云:“上玉堂。”《文选。西都赋》李善注引《三辅黄图》云:“未央宫有太玉堂殿。。今本仅称“王堂”。
《水经注。渭水》则作“玉堂”,在未央宫之东。宣室殿编者按:目录有“殿”字,据补,未央前殿正室也。
《淮南子》曰:“周武王杀纣于宣室。”汉取旧名也。《汉书》曰:“文帝受厘宜室,夜半前席贾生,问鬼神之事”即此也。又王莽地皇四年,城中少年朱弟张鱼等烧宫,莽避火宣室前殿。火辄随之。
直按:《汉书。贾谊传》:“上方受厘,坐宣室。”苏林注云:“宣室,未央前正室也。”《刑法志》云:“时上(宣帝)常幸宣室,斋居而决事。”如淳注云:“宣室,布政教之室也。”晋灼注云:“未央宫有宣室殴。”顾师古注云:“盖其殿在前殿之侧也,斋则居之。”《淮南子》云:“武王杀纣于宣室。汉盖取旧名也。”颜师古注与本文同。周武王杀纣于宣室事,见《淮南子。本经训》。
《汉书。王莽传下》原文云;“城中少年朱弟,张鱼等,恐见卤掠,趋灌并和,堤作室门,斧敬法闼。”本文盖节引也。
温室殿,武帝建,冬处之温暖也。《西京杂记》曰:“温室以椒涂壁,被之文绣,香桂为柱,设火齐屏风,鸿羽帐,规定以罽宾氍毹。”《汉书》曰:“孔光为尚书令,归休,与兄弟妻子燕语,终不及朝省政事。或问温室省中树何木,光不应。”
《汉书》京房奏考功课吏法(Page55)上令公卿朝臣,会议温室。
直按:今本《西京杂记》无此文。《汉书。霍光传》云:“昌邑王入朝太后还,乘辇欲归温室。”又本书温室在长乐宫、未央宫并见,在未央宫叙也较详,似著书人以在未央为是。原注京房事,见《汉书》本传。
清凉殿,夏居之则清凉也,亦曰延清室。《汉书》曰“清室则中夏含霜”,即此也。董偃常卧延清之室。以画石为床,文如馆,紫琉璃帐,以紫玉为盘,如屈龙,皆用杂宝饰之。侍者于外扇偃,偃曰:玉石岂须扇而后凉耶?又以玉晶为盘,贮冰于膝前,玉晶与冰同洁。侍者谓冰无盘,必融湿席。乃拂玉坠盘,冰玉俱碎。玉晶,千涂国所贡也,武帝以此赐偃。
直按:本段与《拾遗记》卷五文字相同,但“文如锦”下,删去“石体轻出郅支国”一段。又董偃事,亦见《汉书。东方朔传》。又朱枫《秦汉瓦图记》有“清凉有憙”瓦当,应为清凉殿之物。
麒麟殿,未央宫有麒麟殿。《汉书》:“哀帝燕董贤父子于麒辚殿,视贤曰:吾欲法尧禅舜。如何?王闳曰:天下乃高皇帝天下,非陛下之天下也。陛下奉承宗庙,当传之无穷,安可妄有所授!帝业至重,天子无戏言。上默然不悦。”
直按:《文选。西都赋》云:“白虎麒麟。”李善注引《三辅黄图》,与今本同。又董贤事,见《汉书》佞幸本传。《博物志》卷七云:“元始元年,中谒者沛郡史岑,上书讼王宏夺董贤玺绶之功。”盖亦指此事。
金华殿,未央宫有金华殿。《汉书》曰,“成帝初方向学,召郑宽中,张禹,沈《尚书》《论语》于金华殿中。”
直按:成帝召郑宽中事,见《汉书》自序。又《汉书。五行志上》:“永始四年四月癸未,长乐宫临华殿灾。”与本文作未央宫微异。承明殿,未央宫有承明殿,著述之所也。班固《西都赋》云「校」赋下原有“序”字,今删:“内有承明、金马「校」此二字据《西都赋》补著作之庭。”即此也。《汉书》,武帝谓严助曰:“君厌承明之庐。”又成帝鸿嘉二年,雉飞集承明殿屋。
直按:《汉书。严助传》,张晏注云:“承明庐在石渠阁外。”《雍录》:承明殿与石渠阁相距不远。又按:雉飞集承明殿屋事,见《汉书。五行志中之上》。苍龙、白虎、朱雀、玄武,天之四灵,以正四方,王者制宫阙殿阁取法焉。直按:西汉瓦当中,画瓦以四灵之图象为最多,现皆出于西安枣园村一带。
掖庭殿,在天子左右,如肘膝「校」八字原作小注,据孙星衍说改正。
直按:《西都赋》李善注引《汉官仪》“婕妤以下,皆居掖庭。”《西京杂记》曰:“汉掖庭有丹景台、云光殿、九华殿、呜鸾殿、开襟阁、临池观,皆繁华窈窕之所栖宿。”
椒房殿,在未央宫,以椒和泥涂,取其温而芬芳也。武帝时后宫八区,有昭阳、飞翔、增成、合欢、兰林、披香、凤凰、鸳鸾「校」原作“鸳鸯”,据《西京赋》等改等殿,后又「校」原作“有”,校改增修安处、常宁、茝若、椒风、发越、蕙草等殿,为十四位。直按:《汉书。车千秋传》云:“转至未央椒房。”颜师古注,完全与本文相同。《太平御览》卷一百八十五,引《汉宫仪》云:“皇后称椒房,以椒涂室,主温暖除恶气也。”《西都赋》云:“后官则有掖庭椒房后妃之室,合欢、增成、安处、常宁、茝若、椒风、披香、发越、兰林、蕙草。鸳鸾、飞翔之列。”李善注引《汉宫阁名》云:“长安有合欢殿。披香殿、鸳驾殿。飞翔殁。余亦皆殿名。”(《后汉书。班固传。西都赋》,章怀注引《汉宫阁名》亦同。)又《西都赋》“后宫则有掖庭椒房”句,李善注引《三辅黄图》云长乐宫有椒房殿,与今本作未央宫有椒房殿不同。《《后汉书。班固传。西都赋》章怀注亦同。)《西京赋》云:“后宫则昭阳、飞翔、增成、合欢、兰林、披香、凤凰、鸳鸾。”皆可与本文互证。又按:鸳茑殿除又于《西都》《西京》两赋外,又见于《水经注。渭水》、《文选》卷二十二,徐敬业《古意酬到溉登琅玡城》诗“甬道入鸳鸾。”李善注引潘岳《关中记》云;“未央殿东有鸳鸾殿。”本文独作鸳鸯,知确为误字。《汉书。外戚。班婕妤传》云:“居增成舍。”应劭注“后宫有八区,增成第三也。”西安汉城遗址,出七有“昭阳竟成,宜佳人兮”八字镜;又出有“披香殿当”瓦,庾信《春赋》所谓“披香殿里作春衣”是也。
成帝赵皇后居昭阳殿号飞燕,以其体轻也,有女弟,俱为婕妤,贵倾后宫。昭阳舍兰房椒璧,其中庭彤朱,而庭上髹漆,切皆铜沓切门限也,黄金涂,白玉阶,壁带往往为黄金釭,函兰田壁,明珠翠羽饰之,自后宫未尝有焉。
直按:本段用《汉书。赵皇后传》文。原注号飞燕两句,用颜师古赵皇后传注。又《西京杂记》卷二云:“昭阳殿织珠为帘,风至则鸣,如珩佩之声。”《太平御览》卷一百八十八引《杂记》云:“昭阳殿椽桷皆刻作蛇龙萦绕其间,鳞甲分明,见者莫不惊栗。”(见今本《杂记》卷一。)又《汉书。外戚。赵皇后传》叙昭阳殿中,竖带往往为金釭,函兰田璧。《西都赋》亦云:“金釭衔璧,是为列钱。”后人对于壁带之名词,及与金杠之关系,多语焉不详,今试言其制作。壁带,谓墙壁中贯以横木,其形如带,在墙边露出之木,冒以涂金之釭,釭中再嵌以璧玉,交错杂列,形似列钱也。《小校经阁金文》卷十三第一百一十页,有阮元所藏金釭,阮氏在釭上刻有跋语云:“班固《西都赋》云:‘金釭衔璧,是谓列钱。’何晏《景福殿赋》云:‘落带金釭,此焉二等。’即此金釭也。《汉书。外戚传》,飞燕女弟壁带住往为黄金釭,函兰田璧。古璧径五寸,今以汉尺度釭中,适容五寸,此釭即昭仪舍中物。”此器足备参考。《西都赋》叙昭阳宫之奢丽,云:“屋不呈材,墙不露形。”后人亦少确解。屋不呈材,谓屋中木料不见原形;器不露形,谓用器皆涂黄金,不见本质也。
编者按:目录有飞翔殿、当先殿、合欢殿、兰林殿、披香殿,凤凰殿、鸳鸾殿、安处殿、常宁殿、茝若殿、椒风殿、发越殿。蕙草殿,文内未叙。疑散佚。
高门殿,《汉书》曰:“汲黯请见高门。”注曰:“未央宫高门殿也。”又哀帝时鲍宣谏曰:“陛下擢臣岩穴,诚冀有益毫毛,岂欲臣美食大官,重高门之地。”
直按:《汉书。汲黯传》晋灼注引《三辅黄(Page60)图》,未央宫中有高门殿,极为明显,而今本反称为注曰,可证为后代补缀之本,而非晋灼所见之原本。鲍宣事见《汉书》本传。
非常室,《汉书》“成帝绥和二年,郑通里人王褒,绛衣小冠,带剑入北司马门殿东门,上前殿,至非常室中殿上室名,解帷组结佩之。召前殿署长业等曰:天帝令我居此。业等收缚考问,乃故公车大谁卒,病狂易,不自知入宫,下狱死。”大谁者,主问非常之人。谁,以谁何称,因用为官名。有大谁长令,此卒者长,所领士卒也。狂易,谓病狂而变易其常也。直按:《长安志》引《三秦记》云:“未央宫有非常室。”王褒事见《汉书。五行志》下之上。原注“殿上室名”一句,用《汉书》如淳注。原注“大谁者主问非常之人”一段,与颜师古《汉书。五行志》注文完全相同。大谁,有大谁长令,未知颜注所本。
织室,在未央宫。又有东西织室,织作文绣郊庙之服,有令史。
直按:《汉书。百官公卿表》:少府属官有东织、西织令丞,河乎元年省东织,更名西织为织室。又《汉书。外戚薄姬传》云:“汉王入织室,见薄姬。”西安汉城遗址内曾出“织室令印”铜印,盖河平以后之物。凌室,在未央宫,帜冰之所也。豳诗《七月》篇曰:“纳于凌阴”。周官凌人,职掌藏冰。大祭祀饮食则供冰。《汉书》惠帝四年,“织室凌室灾”。
直按:《汉书。惠帝纪》:”四手秋七月乙亥,未央宫凌室灾。”颜师古注与本文首三句完全相同。
暴室,主掖庭织作染练之署,谓之暴室,取暴晒为名耳,有啬夫官属。
直按:《汉书。宣帝纪》云,“既壮,为取暴室啬夫许广汉女。”本文与颜师古注完全相同。又汉内者令署亦有啬夫之吏名,不独暴室为然也。(见建昭雁足镫。)又《汉官仪》云:“暴宣在掖庭内,丞一人,主宫中妇人疾病者。其皇后贵人有罪,亦就此室也。”
弄田,在未央宫。弄田者,燕游之田,天子所戏弄耳。《汉书。昭帝纪》曰:“始元元年,上耕于钩盾弄田。”应劭注云:“帝时年九岁,未能亲耕帝籍,钩盾官宦者近署,故往试耕为戏弄。”成帝建始三年,小女陈持弓年九岁,阑入尚方掖门,至未央殿钩盾禁中。
直按:“弄田者,燕游之田,天子所戏弄耳”句,与《汉书。昭帝纪》始元元年颜师古注完全相同。陈持弓事见《汉书。成帝本纪》;钩盾令署,设在未央宫殿后,亦见《汉书。王莽传下》。
内谒者署,在未央宫,属少府。《续汉书》云:“掌宫中步帐亵物。”丁孚《汉官》云:“令秩千石。”
直按:《汉节。百官公卿表》,少府属官有中书谒者,成帝时更名为中谒者令,当即本文之内谒者。又内谒者之名,见于《汉书。宣帝纪》“内谒者令郭穰夜至郡邸狱。”《续汉书》以下各句与《宣帝纪》颜师古注完全相同。丁孚《汉官》内谒者,令秩干石,亦同为颜师古注所引。
金马门,臣召署,武帝得「校」原作“时”,据《玉海》改大宛马,以铜铸像,立于署门,因以为名。东方朔、主父偃、严安、徐乐,皆待诏金马门,即此。
直按:《史记。滑稽传》,褚先生补《东方朔传》云:“金马门者,宦署门也,门傍有铜马,故谓之曰金马门。”《汉书。武帝纪》应劭注亦同。又《汉书。苏武传》“待诏宦者署”,盖亦指金马门。又《汉书。公孙宏传》如淳注云:“武帝时,相马者东门京作铜马法献之,立马干鲁班门外,更名鲁班门为金马门。”《初学记》二十四引《汉南记》马援奏文,与如淳注略同。又《后汉书。董卓传》云:“又坏五铢钱,更铸小钱,悉取洛阳及长安铜人,钟鐻、飞廉、铜马之属以充铸焉。”章怀注云:“明帝永平五年,长安迎取飞廉及铜马。置上西门外,名平乐馆。”
路軨厩,在未央宫中,掌宫中舆马,亦曰未央厩。《汉书》曰:“武帝时期,门郎上官桀,迁为未央厩令。”
直按:路軨厩,《汉书。百官公卿表》属太仆。但太仆之未央令,《汉节。霍尤传》及《外戚上官皇后传》均为“未央厩令”。《续汉书。百官志》亦称为“未央厩令”。《十钟山房印举》举二第六页,有“未央厩丞”印。本文独以“路軨厩”亦称为“未央厩”疑误。又《汉旧仪》,六厩有辂軨厩,当即路軨之假借字。
建章宫(原为“右未央宫”,据目录改)
骀荡宫,春时景物骀荡满宫中也。
直按:《文选。西都赋》云:“经骀荡而出馺娑。”李善注引《关中记》曰:“建章宫有馺娑、骀荡、枍诣,承光四殿。”《后汉书。班固传》章怀注亦同;又《文选》卷三十谢朓直中书省诗云:“春物方骀荡。”李善注引《庄子》日,“惠施之材,骀荡而不得,逐物不反。”此“骀荡”二字之所本。又《小校经阁金文》卷十一第七十六页,有“骀荡宫铜壶,太初二年中尚方造”。同卷九十页,有“骀荡宫镫,太初四年造”。同卷一百页,有“骀荡宫高镫,黄龙元年造”。又《金石索。石索》六第四七页,有“骀汤万年”瓦当。《陕西金石志》卷五第十八页,有“骀盪万延”瓦当。瓦文作“汤”,“盪”者,皆“荡”字之假借。《文选。西京赋》作“骀荡”,与第二瓦文正合。
馺娑宫:馺娑,马行疾貌。一日之间遍宫中,言宫之大也。
直按:《西都赋》云:“经骀荡而出馺娑。”《太平御览》卷一百七十九,引《三辅黄图》作“馺娑观”。
枍诣宫。枍诣,木名,宫中美木茂盛也。
直按:《西都赋》云:“洞枍诣以与天梁。”潍县陈氏藏有“枍诣宫当”瓦文,似为伪作。天梁宫,梁木至于天,言宫之高也。四宫皆在建章宫。
直按:《西都赋》云:“洞枍诣以与天梁。”李善注:天梁亦宫名。《后汉书。班固传》章怀注亦同。《西京赋》云:“天梁之宫,寔开高闱。”又《汉金文录》卷三第十六页,有“天梁宫镫,大初四年造”。
奇华殿,在建章宫旁,四海夷狄器服珍宝,火浣布、切玉刀,巨象、大雀、师子、宫「校」“宫马”,疑“宛马”之误马,充塞其中。直按:奇华殿,《雍录》作奇宝殿,又《长安志》引《周地图记》曰云云,与本文完全相同。长安宋菊坞《苏尊杂志》卷三云:余得一古铜圈,高四寸余,圆径六寸,有文云:“奇华宫作铜定盘,通高九寸,重十斤半元鼎元年造,铸工史明。”共二十四字。又小雁塔西安市文物管理处藏有天汉二年五环铜鑪文云:“奇华宫铜鍮卢,容一斗二升,重十斤四两,天汉二年工赵博造,护守丞贤省。”以上两器,皆奇华宫之物。
鼓簧宫,《汉宫阙疏》云:“鼓簧宫周匝一百三十步,在建章宫西北。”
直按:《长安志》引《汉宫阙疏》与本文相同,惟作周匝百三十六步,又引作《汉宫阙名》。神明台,《汉书》曰:“建章有神明台。”《庙记》曰:“神明台,武帝造,祭仙人处,上有承露盘,有铜仙人,舒掌捧铜盘玉杯,以承云表之露,以露和玉屑服之,以求仙道。”《长安记》:“仙人掌大七围,以铜为之。魏文帝徙铜盘折,声闻数十里。”
直按:《西都赋》云:“神明郁其特起。”《西京赋》云:“神明崛其特起。”又《西都赋》云:“抗仙掌以承露,握双立之金茎”。《西京赋》云:“立修茎之仙掌,承云表之清露。”李善注引《三辅故事》曰:“武帝作铜露盘,承天露和玉屑饮之,欲以求仙。”《长安志》引《三辅故事》:“承露盘二十七丈,大七围。”《汉书。郊祀志》颜师古注引《三辅故事》并同。又《太平寰宇记》卷二十五,作“神明堂在县西北二十里,长安故城西上有承露盘。”
北宫(原为“右建章宫”,据目录改)
寿宫,北宫有神仙宫、寿宫,张羽旗,设供具,以礼神君。神君来,则肃然风生,帷帐皆动。
直按:《汉书。郊祀志》云:“又置寿宫北宫,张羽旗、设共具以礼神君。’臣瓒注:“寿宫。奉神之宫也。”《太平御览》卷一百七十三引《汉宫阙名》,有寿宫之名。(《御览》本段所引《汉宫阙名》皆习见之名,又多误字,各条下不再分引。)
明光宫,武帝太初四年秋起,在长乐宫后,南与长乐宫相联属。《汉书。元后传》曰:“成都侯商尝疾,欲避暑,从上借明光宫。”盖即此。王莽始「校」“始”字今补建国元年,改明光宫为安定「校」原脱“定”字,据毕本补馆,安定太后居之。
直按:《汉书。武帝纪》云:“太初四年秋,起明光宫。”《元后传》云:“从上借明光宫。”颜师古注引《三辅黄图》云:“在城中,近桂宫也。”为今本所无。又《西都赋》云:“北弥明光而亘长乐。”牵善注引《三辅故事》:“桂宫内有明光殿。”《西京赋》云:“属长乐与明光,径北通乎桂宫。”
太子宫甲观画堂「校」据目录补中画堂三字,太子宫有甲观画堂。《汉书》注曰:甲者,甲乙丙丁之次也。《汉书》曰:“孝成皇帝,元帝太子也,母曰王皇后。元帝在太子宫生甲观画堂。”《元后传》曰:“见于丙殿。”此其例也。画堂,谓宫殿中彩画之堂。
直按:《汉书。成帝纪》:“元帝在太子宫生甲观画堂。”如淳注云:“甲观,观名;画堂,堂名。”《三辅黄图》云:“太子宫有甲观。”与今本同。又原注文:“甲者,甲乙丙丁之次也。”本文“画堂谓宫殿中彩画之堂”,皆与颜师古注文相同。又《汉书。霍光传》云:“止画室中不入。”如淳注:“或日雕画之室。”师古注:“雕画是也”。
甘泉宫(原文为“右北宫”,据目录改)
钩弋宫,《列仙传》曰:“钩弋夫人,姓赵氏,河间人,少好酒。病卧六年,右手钩拳,饮食少。望气者云,东北有贵人,推而得之。见召,姿色佳丽。武帝披「校」原文作“反”,据《长安志》改其手,得玉钩而手展。有宠,生昭帝,妊娠十四月。上曰:闻昔尧十四月而生,今钩弋亦然。乃命所生门曰尧母门,所居宫曰钩弋宫。自夫人加婕妤,后得罪掖庭,狱死,及殡香,一月。昭帝即位,追尊为皇太后,更葬之,发六十二万人起阳陵。其棺榇但有彩履。”王褒《云阳宫「校」据毕本补记》曰:“钩弋夫人从至甘泉而卒,尸香闻十余里,葬云阳。武帝思之,起通灵台于甘泉宫。有一青鸟,集台上往来,至宣帝时乃不至。”《汉武故事》曰:“钩弋宫在直门之南。”
直按:未央宫总叙宫殿,亦有钩弋殿。《史记。外戚世家》褚先生补钩弋夫人事,索隐引《三辅黄图》云:“钩弋宫在城外。”《汉书。外戚。钩弋赵婕妤传》颜注引《三辅黄图》亦同。《庙记》云:“宫有千门万户,不可记其名也。”索隐与如淳、晋灼《汉书》注所引《三辅黄图》,多不见于今本。又《太平御览》卷一百七十三,引《列仙传》作“钩弋夫人齐人”,与本文不同。本文所引王褒《云阳宫记》,与《长安志》引《汉武帝内传》略同。
又《太平御览》卷六百六十一,引《三洞珠囊》云:“王褒,字子登,前汉王陵七世孙,号青虚真人。”应为东汉时人,非王子渊也。
又按:本文引《汉武故事》曰:“钩弋宫在直门之南。”与《汉书。外戚钩弋赵婕妤传》颜注所引相同。又《太平御览》卷一百七十八,引《汉武帝内传》,叙“钩弋夫人谓帝曰:妾相运正应,为陛下生一男,男年七岁,妾当死矣。今年必不得归,愿陛下自爱,言终遂卒。”曹子建《辨道论》云:“钩弋死于云阳,而谓之尸逝柩空,其为虚妄甚矣哉。”《博物志》卷五《辨方士》云:“钩弋夫人被杀于云阳,而言尸解柩空。”昭台宫,在上林苑中。孝宣霍皇后立五年,废处昭台宫。后十二岁,徙云林馆,乃自杀。
直按:本文节引《汉书。外戚。孝宣霍皇后传》文。《小校经阁金文》卷十三第五十五页,有“昭台宫铜偏壶,元康三年造”。又西安高窑村上林苑遗址,出铜鉴等二十二件。有上林昭台厨铜鋗。
长定宫,林光宫中有长定宫。《三辅决录》曰:“后从帝行幸于甘泉宫,居长定宫。孝成许皇后废处昭台宫,岁余徙长定宫。”
直按:事见《汉书。外戚。孝成许皇后传》。长门宫、离宫,在长安城。孝武陈皇后得幸,颇妒,居长门宫。直按:事见《汉书。外戚。孝武陈皇后传》。又《陕西通志》卷七十二,长门宫遗址,在故长安城东。
永信宫,孝哀帝尊恭皇太后曰帝太太后,称永信宫。
中安宫,孝哀帝尊恭皇「校」原本皇下有“太”字,据《长安志》删后曰帝太后,称中安宫。
直按:事见《汉书》哀帝建平二年纪。
储元宫,在长安城西。《汉书。外戚传》曰:“信都太后与信都王,俱居储元宫。”直按:事见《汉书。外戚。冯昭仪传》颜师古注引《三辅黄图》,在上林苑中,与今本不同。
犬台宫,在上林苑中,长安城西二十八里。《汉书》:(Page70)江充召见犬台宫。
直按:《汉书。江充传》晋灼注引《黄图》曰:“上林有犬台宫,外有走狗观也。”较今本多一句。葡萄宫,在上林苑西。汉哀帝元寿二「校」原作“三”字,今订正年,单于来朝,以太岁厌胜所,舍之此宫也。
直按:事见《汉书。匈奴传》。又《太平寰宇记》卷二十五,云“在上林苑西”。《陕西通志》卷七十二,引《雍胜略》在周至县境,又引《十道志》在上林苑西,与本文及《太平寰宇记》均同。步寿宫,秦亦有步寿宫,今按其地与秦异,则秦汉各有步寿宫耳。汉祋祤宫,宣帝神爵二年凤凰集祋祤县,凤凰集处得玉宝,乃起步寿宫。
直按:凤凰集祋祤县,事见《汉书。郊祀志》。又《陕西通志》卷七十二云:步寿官在耀州东北一里。
粱山宫,梁山好畤界,即《禹贡》云:“壶口治梁及岐。”又占公逾梁山于岐下,及秦立梁山宫。皆此山下也。《史记。秦本纪》始皇三十五「校」原作‘二’字,今订正年,幸梁山宫。即此也。
直按:梁山,索在陕西干县,即唐干陵所在地。又《金石索。金》三第一百六十五,有“梁山鋗,元康元年造”,盖秦宫汉葺者。
黄山宫,在兴平县西三十里。武帝微行,西至黄山宫,即此也。
直按:《元和郡县图志》卷一,完全与本文相同。又程大昌《雍录》谓改槐里为兴平县,事在至德二载,知《三辅黄图》为唐肃宗以后人作。本文称黄山宫在兴平县西三十里,此书确为唐人所补缀之一证。又《汉书。地理志》槐里县注有黄山宫。《元后传》云:“秋历东馆,望昆明,集黄山宫。”颜师古注云:“黄山宫在槐里。”武帝微行事,见《东方朔传》。又《小校经阁金文》卷十一第四十页有“黄山共鼎”,又卷十一第八十二页有“黄山笫四镫”。(旧为张叔未藏,后归刘世珩。)又《金石萃编》卷二十二第四页有“黄山”瓦,杭州邹氏亦藏一品。
回中宫,《史记》秦始皇二十七年,巡陇西北地,出笄头,过回中。《汉书》文帝十四年。匈奴入萧关,杀都尉,烧回中宫,候骑至雍;武帝元狩四年幸雍,通回中道,遂北出萧关。又有三良宫相近。
直按:《太平寰宇记》卷二十,完全与本文相同。又《汉书。武帝纪》元狩四年通回中道,如淳注引《三辅黄图》回中宫在汧,为今本所无。又《饶砍十八曲。上之回》云:“上之回所中,益夏将至,行将北以承甘泉宫。”
集灵宫、集仙宫、存仙殿、存神殿、望仙台、望仙观,俱在华阴县界,皆武帝宫观名也。《华山记》及《三辅旧事》云:“昔有《太元真人茅盈内记》:始皇三十一年九月庚子,盈曾祖父蒙,于华山乘云驾龙,白日升天。先是邑人谣曰,神仙得者茅初成,驾龙上升入太清,时下玄洲戏赤城,继世而往在我盈,帝若学之腊嘉平。”《汉武帝内传》曰:“鲁女生,长乐人,初饵胡麻,乃永绝谷,八十余年,少壮色如桃花。一日与亲知故人别,入华山。后五十年,先识肴逄女于庙前,乘白鹿,从王母,人因识之,谢其乡里而去。”又《神仙传》曰:“中山卫叔卿,常乘云车,驾白鹿,见汉武帝将臣之,叔卿不言而去。武帝悔,求得其子度世「校」“世”据《太平寰宇记》补,令迫其父。登华岳,见父与数人坐于石上,敕度世令还。”「校」原文脱“世”字,椐《太平寰宇记》补。又《华山记》“弘农邓绍,八月晓入华山,见童子执五彩囊,盛柏叶露食之。武帝即其地造宫殿,岁时祈祷焉。”《汉书》云:“华阴县有集灵宫。又有望仙观,在华阴县。”
直按:《汉书。地理志》注“华闲育集灵宫”,与今本合。《水经注。渭水》云:“敷水又北迳集灵宫西。”又《隶释》卷二,《西岳华山庙碑》云:“幸武皇帝修封禅之礼,思登遐之道,巡省互岳。禋祀丰备,故立宫其下,宫曰集灵宫,殿曰存仙殿,门日望仙门。”《古文苑》卷九,张昶《西岳华山堂阙铭》云:“而世宗又经集灵之宫于其下,想乔松之畴。”又《艺文类聚》卷七十八,桓谭《仙赋》云:“见部先置华阴集灵宫。宫在华山下,武帝所造,欲怀集仙者王乔,赤松子,故名殿为存仙,端门南向,署曰望仙门。”望仙门之名,两见于碑擦,与本文望仙台、望仙观之名称不同。《初学记》卷二十四,引《西岳记》,与西岳华山碑略同。又一九一一年华阴县华阴庙王到村,出土有“与华无极”及“与华相宜”两种瓦当,疑为集灵宫之物。
又按:《史记。秦始皇本纪》三十一年十二月,更名腊曰“嘉平”。《集解》引《太原真人茅盈内记》与本文完全相同。《索隐》据《道书》:茅蒙,字初成也。”又《太平御览》卷六百六十一,引《茅君传》云:“盈,字叔申,咸阳人。父祚有三子,盈、固、衷也。”又《太平御览》卷三十九引《汉武帝内传》记鲁女生事,与本文略同,今本《汉武帝内传》则无此文。又《后汉书。方术。华陀传》云:“泠寿光、唐虞、鲁女生三人者,皆与华陀同时。……鲁女生数说显宗时事甚明了,议者疑其时人也。董卓乱后,莫知所在。”章怀注引《汉武内传》云:“鲁女生,长乐人,初饵胡麻及术,绝谷八十余年,日少壮,色如桃花。日能行三百里,走及麋鹿。传世见之云,三百余年后采药嵩高山,见一女人,曰,我三天太上侍官也。以五岳真形与之,并告其施行:女生道成,一旦与知友故人别,云入华山。去后五十年,先相识者逢女生华山庙前,乘白鹿,从玉女三十人,并令谢其乡里亲故人也。”章怀注引《汉武帝内传》较本文及《太平御览》为详。鲁女生既与华陀同时,则为东汉末人,见于《汉武内传》,当为附记。《博物志》卷五,记魏王所集方士,亦有鲁女生之名。又《太平御览》卷六百六十二,引《三洞珠囊》“卫叔卿,中山人,服云母。子度世入山,见其父”云云,与本文略同。又《太平寰宇记》卷二十九,引《华山记》云:“弘农郑绍,八月晓入山,见童子执五彩囊,盛柏叶露以食之。”与本文前段相同,惟本文作“邓绍”,未详孰是。棠梨宫,在甘泉苑垣外云阳三十里。直按:《汉书。司马相如传。上林赋》云“下棠梨”张揖注,与本文相同。《扬雄传。甘泉赋》云“度三峦兮揭棠梨”,又庾信《小园赋》云“有棠梨而无馆”。是宫亦名馆。竹宫,甘泉祠宫也,以竹为宫,天子居中。《汉旧仪》云“竹宫去坛三里。”直按:《汉书。礼乐志》曰:武帝“用事甘泉圜丘,使童男女七十人俱歌,昏祠至明,夜常有神光,如流星止集于祠坛。天子自竹宫而望拜。”颜师古注引《汉旧仪》云:“竹宫去坛三里。”与本文同,《长安志》通天台引《汉旧仪》云:“乃(Page75)举烽火而就竹宫望拜神光。”又《汉旧仪》云:“武帝祭天上通天台,舞八岁童女三百人,置祠具,招仙人。祭天已,令人升通天台以候天仙天神;既下祭所,若火流星,乃举烽火而就竹宫望拜。”又《金石萃编》卷二十二,布“狼干万延”瓦,“狼干”当为“琅玕\”之假借字,疑为竹宫之物。
宜春宫,本秦之离宫,在长安城东南杜县东,近下杜。
直按:《汉书。司马相如传》云:“还过宜春宫,相如奏赋以哀二世行失。”颜师古注云:“宜春本秦之离宫。”与本文同。又《司马相如传》云“息宜春”,颜师古注云:“宜春,宫名,在杜县东,即今曲江池,是其处也。”又《东方朔传》云“东游宜春”,亦指宜春宫而言。又《水经注。渭水》:东得涝水口,水出南山涝谷,北迳汉宜春观东。《艺文类聚》卷六十三,引汉宫殿名曰“长安有宜春观”。又引《十道志》:“观汉武帝所造。”此在鄠县之宜春观,与宜春宫有别,杨守敬辨之是也。
扶荔宫,在上林苑中。汉武帝元鼎六年,破南越起扶荔宫宫以荔枝得名,以植所得奇草异木:菖蒲百本;山姜十本;甘蕉十二本;留求子十本;桂百本;蜜香、指甲花百本;龙眼、荔枝、槟榔、橄榄、千岁子、甘橘皆百余本。上木,南北异宜,岁时多枯瘁。荔枝自交趾移植百株于庭,无一生者,连年犹移植不息。后数岁,偶一株稍茂,终无华实,帝亦珍惜之。一旦萎死,守吏坐诛者数十人,遂不复莳矣。其实则岁贡焉,邮传者疲毙于道,极为生民之患。至后汉安帝时,交趾郡守唐羌「校」此二字据《雍录》补极陈其弊,遂罢其贡。
直按:《南方草木状》卷上云:“留求子,形如栀子,棱瓣深而两头尖,似诃梨勒而轻。”。卷中云:“交趾有蜜香树,干似柜柳,其花白而繁,其叶如橘。”“指甲花,其树高五六尺,枝条柔弱,叶如嫩榆。”又《南方草木状》巷下荔支条,自“荔枝自交趾移植百株于庭”句起,至“极为生民之患”句止,引自《三辅黄图》,与本文完全相同。又《太平御览》卷九百七十一,引谢承《后汉书》曰:“汝南唐芜为临武县长,接交州。旧献荔支,羌上书谏,乃止。”本文“临武县长”误作“交趾郡守”。扶荔宫遗址,现在陕西韩城县芝
川镇南门外。经陕西文物管理委员会发掘,出土有“夏阳扶荔宫令辟,与天地无极”十二宇篆书方砖,及“与天无极”,“船室”、“宫”字及云纹瓦当四种。《长安志》引《关中记》,仅云扶荔宫在冯翊,今能确定在汉时左冯翊之夏阳县矣。(见一九六一年考古三期:《壬西韩城芝川镇汉扶荔宫遗址的发现》。)
五柞宫,汉之离宫也,在扶风周至。宫中有五柞因以为名,五柞皆连抱上枝,覆荫数亩。
直按:《西京杂记》卷三云:”五柞冒有五柞树,皆连三抱上枝,荫覆数十亩。”与本文字句略异。《太平寰宇记》卷三十,引《三辅黄图》与本文同。《汉书。武帝纪》后元二年二月,行幸周至五柞宫。”张晏注云:“有五柞树,因以名宫也。”与本文略同。又《水经注。渭水》:“东北迳五柞宫西,长杨、五柞二宫相去八里,井以树名宫。”《雍胜略》云:“五柞宫在周至县东南三十八里,汉武帝造。”宜曲宫,在昆明池西。孝宣帝晓音律。常于此度因以为名。直按:《汉书。司马相如传。上林赋》云:“西驰宣曲。”张揖注云:“宣曲,宫名,在昆明池西。”与本文同。《东方朔传》云:“从宣曲以南十二所中休更衣”。颜师古注与张揖注同。又《史记。货殖传》亦云:“宣曲任氏,秦时故督道仓吏。”三事均在宣帝以前,已有宣曲之名,与本文所记“因宣帝度曲而得名”之说,恐有未然。又西安高窑村出土上林铜鉴等二十二器,有“上林宣曲宫鼎,初元三年造”。《小校经阁金文》卷十一第四十二页,有汉宣曲鼎,当亦为宣曲宫所造。
鼎湖宫,在湖城县界。又一说在蓝田,有亭。昔黄帝采首山铜以铸鼎,鼎成,有龙下,小臣攀龙髯而上者七十二人。汉武帝于此建宫。直按:《汉书。那祀志》云:“文成死明年,天子病鼎湖甚。”晋灼注:“《黄图》宫名,在京兆。《地理志》湖本在京兆,后分属弘农也。”与今本不同。黄帝采首山铜一段,亦本于《郊祀志》。
又按:鼎湖宫遗址今在蓝田县焦岱镇,原注文在蓝田极为正确。《贞松堂集古遗文》卷十三第二十三页,有蓝田鼎湖宫行镫。(《蓝田县志》所记文字错误甚多。)《秦汉瓦当文字》巷一第十页,育“鼎胡延寿宫”瓦,十二页有“鼎胡延寿保”瓦。“湖”字皆省作“胡。”
思子宫,武帝寤戾太子无辜被杀,作思子宫,为归来望思之台于湖。
直按:事见《汉书。戾太子传》颜师古注:“其台在今湖城县之西,阌乡县之东,基址尚存。”又《元和郡县图志》卷六云:“思子宫,在阌乡县东北二十五里,汉武帝为戾太子所筑也。”又《太平御览》卷一百九十三,引《述征记》(戴延之撰)曰:“汉武帝延和二年,卫太子遇江充之乱,奔湖自缢。壶关三老、太庙令田千秋讼太子之冤,筑思子宫于湖,其城存焉。”
万岁宫,武帝造。汾阴有万岁宫。宣帝元康四年幸万岁宫,神爵翔集,以元康五年为神爵纪元。直按:《汉书。宣带纪》:“神爵元年,幸万岁宫。”晋灼注:“《黄图》汾阴有万岁宫。”与今本相同。又《长安志》引《汉宫阙名》:“长安有万岁宫。”《小校经周金文》卷十一第九十三页,有“万岁宫镫,元延四年造”。首山宫,汉武帝元封元年封禅后,梦高祖坐明堂朝群臣,于是祀高祖于明堂以配天,还作首山宫以为高灵馆。
直按:《汉书。武帝纪》:“元封六年冬,行幸回中。春,作首山宫。”文颖注云:“在河东蒲坂界。”本文作“元封元年”,应以《汉书》为是。又《长安志》引《汉武故事》曰:“上自封禅后,梦高祖坐明堂,群臣亦梦想,干是祀高祖明堂以配天,还作高灵馆。”与本文略同。又《汉书。地理志》河东郡蒲坂县,注有首山祠。《长安志》,《汉宫阙名》“长安有首山宫”。又《薛氏钟鼎款识》卷二十第一页,言“蒲坂首山宫雁足镫,永始四年二月造。”明光宫,武帝求仙起明光宫,发燕赵美女二千人充之。率取二十以下,十五以上,午满三十者出嫁之,掖庭令总其籍。时有死出者随补之。直按:《太平御览》卷一百七十三,引《汉武故事》,与本文相同。惟“年满三十者”,《故事》作“满四十者”,未知孰是。又《雍录》云:“汉明光宫有三,一在北宫,与长乐相连;一在甘泉宫(Page80)中;一为尚书奏事之地。现颇难分别。”北宫之明光宫,已见于上(在北宫寿宫之后),本文之明光宫,则属于甘泉宫者。
池阳宫,在池阳南上原之阪,有长平「校」原作“年”字,今据《汉书。宣帝纪》订正坂,去长安五十里。
直按:《汉书。宣帝纪》:“神爵三年,上自甘泉宿池阳宫,上登长平坂。”如淳注:“阪名,在池阳南上原之阪。”与本文略同。又《元和郡县图志》:池阳宫在泾阳县西北八里。《小校经阁金文》卷十一笫九十二页,有“池阳宫镫,甘露四年造”。
养德宫,赵王如意年幼,未能就外傅,戚姬使旧赵王内傅赵媪傅之,号其室曰养德宫。
直按:本段与《西京杂记》卷一同,但末多“后改为鱼藻宫”一句。(原有“右甘泉宫”,依目录删)
日华宫,河间献工德筑日华宫,置客馆二十余区,以待学士。自奉养甚薄,不逾宾客。
直按:本段与《西京杂记》卷四文字完全相同。《畿辅通志》卷一百六十一云:“献县南三十五里,有河间献王日华宫故址。”又同卷云:“河间县西北三十里,有君子馆故址。引《肃宁县采访册》云,县治东南十里,有武垣郡城。邑优贡生苗学植,博学好古,谒毛公词,得砖一枚,上刻‘君子’二字,古茂闲雅,汉隶体也。其后庠生刘溯,主讲毛公祠畔,又得‘君子馆’砖三。嗣是而得者。有‘君子大吉’,‘君子长生’字样。楛此,则馆与毛公祠,均应在武垣故城,当隶肃宁境。”
又按:河间有君子馆遗址,姑见于《金史。地理志》。《苗夔墓志》亦言,尝得汉君子馆砖于河间城外。《畿辅通志》谓馆在肃宁境,其说不确。盖君子馆为日华宫内二十余馆之一,皆河问献王所筑。“君子”二字,翟云升《隶篇》中,摹有原文。余昔在友人白集武处,见有大兴刘位坦所题君子馆及日华宫两砖拓本,“君子”二字为古隶书,“日毕”二字横刊,钝为篆书,与开母庙石阙相似。
曜华宫,梁孝王好营宫室、苑囿之乐,作曜华宫,筑兔园。园中有百灵山,有肤寸石、落猿岩、栖龙岫;又有雁池,池间有鹤洲,凫渚。其诸宫观相连,延亘数十里,奇果异树,珍禽怪兽毕有。王日与宫人宾客弋钓其中。
直按:本段与《西京杂记》卷二文字完全相同。卷四又有梁孝王游于忘忧之馆,其诸游士各使为赋之记载。忘忧馆亦为本文所未及。《太平御览》卷一百七十八,引戴延之《述征记》云:“蠡台,梁孝王所筑,于兔园中回道似蠡,因名之。”又《水经注》:“睢阳城故东宫,即粱之旧池也,因五六百步,水列钓台。池东又有一台,世谓之清泠台。”又曰:“睢阳城中有掠马台,台东有一台,唷之清冷台。”又《述异记》卷上云:“梁孝王筑平台,台至今存。有兼葭洲、凫藻洲,梳洗潭,中有望秦山,商人望仙之处”。“凫藻洲”疑即本文之“凫渚”。又《洞冥记》卷下云:“汴城上有列仙吹台,西有牧泽,通道二百里。汉梁孝王所造,今谓之堤赤城,东有繁台,本吹台也。”
日华。曜华「校」“华”字,依文补宫,营构不在三辅,然皆汉之诸王所建,以附宫室篇末。(原在下段后,依文意移)
汉畿内千里,并京兆治之,内外宫馆一百四十五所。班固《西都赋》云:“前乘秦岭,后越九嵕,东薄河华,西涉岐雍,宫馆所历,百有余区。”秦离宫三百,汉武帝往往修治之。直按:《汉书。贾山传》云:“秦起咸阳,西至雍,离宫三百。”与本文相合。《史记》秦始皇二十六年纪,《正义》引《三辅旧事》云:“表中外殿观百四十五。”又《文选。东京赋》云:“乃构阿房,起甘泉。”李善注引《三辅故事》云:“秦始皇上林苑中。作离宫别馆一百四十六所。”上据两数虽不同,皆是记秦宫殿之数。本文所述,则是汉代宫殿之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