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字 尼

ㄋㄧˊ

  • 读音
  • 总笔画
  • 总笔画5画
  • UNICODE5C3C
  • 五笔NXV
  • 仓颉SP
  • 郑码XMRR
  • 四角77212
  • 笔画顺序横折、横、撇、撇、竖弯钩

基本字义

尼níㄋㄧˊ
  1. 梵语“比丘尼”的简称,佛教中出家修行的女子:~姑。~庵。削发为~。
  2. 古同“昵”,相近,亲近。

详细解释

  •  ní 

〈形〉

  1. (会意。从尸,匕声。甲骨文字形象两个人亲昵的样子。本义:亲近,亲昵)
  2. 同本义。后作“昵” [very intimate]
    1. 尼,从后近之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    2. 尼,近也。——《小尔雅》。按,近昵之意,字亦作昵。
    3. 不避远尼。——《尸子》
  3. 安定,平和 [peaceful]
    1. 尼,安也。——《尔雅》
    2. 尼,和也。——《广雅》
    3. 竟界尼康。——《隶释·祝睦后碑》

〈名〉

  1. 尼姑,佛教中出家修行的女子。是梵语“比丘尼”(Bhidsunt)的简称 [nun]
    1. 人道为尼,遂居此寺。——《洛阳伽蓝记·胡统寺》
  2. 又如:僧尼(和尚和尼姑);尼寺(尼姑所住的寺院);尼房(尼姑所居处);尼坛(尼姑受戒的地方)
  3. 尼山 [Ni Hill,believed to be birthplace of Confucius] 。如:尼丘(尼邱。山名,即尼山,在山东曲阜县东南。相传为孔子出生地。故孔子名丘,字仲尼);尼圣(对孔子的尊称);尼轲(孔子和孟子的并称);尼聃(儒家创始人仲尼和道家创始人老聃的并称);尼首(谓人头像尼丘山,中低四方高)
  4. 另见 nǐ

国语词典

  •  ní ㄋㄧˊ 

〈名〉

  1. 本是梵语阴性语尾。如比丘、沙弥。汉语用来泛称出家女众。
    1. 如:「僧」、「削发为」。
    2. 《聊斋志异·卷五·武技》:「才一交手,便呵止。」
  2. 姓。如明代有养德。

康熙字典

【廣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𠀤女夷切,音泥。【說文】从後近之也。从尸匕聲。【徐鍇曰】尼猶昵也。【廣韻】又和也。

又先師孔子仲尼。【家語】顏氏禱於尼丘,而孔子生,故字曰仲尼。尼丘,山名。

又女僧也。【釋典】有比丘尼。

又【集韻】【類篇】尼質切【韻會】【正韻】女乙切,𠀤音匿。【爾雅·釋詁註】尼者,近也。引尸子,悅尼而來遠。【孔穎達曰】尼,近也。通作昵。

又【五音集韻】乃禮切,音伱。【爾雅·釋詁】尼,定也。【註】止也。止亦定也。【孟子】止或尼之。今讀泥去聲,義同。尼猶曳止之也。別作柅。

外语翻译

  • 英语:Buddhist nun; transliteration
  • 德语:Buddhistische Nonne
  • 法语:bonzesse,nonne bouddhiste,(souvent utilisé pour les transcriptions phonétiques)​

说文解字

從後近之。从尸匕聲。女夷切

(尼)從後近之。尼訓近。故古以爲親暱字。高宗肜日曰。典祀無豐于尼。釋文。尼女乙反。尸子云。不避遠尼。尼、近也。正義。釋詁云。卽、尼也。孫炎云。卽猶今也。尼、近也。郭璞引尸子。悅尼而來遠。自天寶閒衞包改經尼爲昵。開寶閒陳諤又改釋文尼爲昵。而賈氏羣經音辨所載猶未誤也。尼之本義從後近之。若尼山乃取於圩頂水澇所止。屔之假借字也。孟子。止或尼之。尼、止也。與致遠恐泥同。泥濘之假借字也。从尸。匕聲。女夷切。古音葢在十五部。

方言集汇

  • 国际音标: ni˧˥
  • 唐代读音: ni
  • 日语读音: AMA
  • 韩语罗马: NI IL
  • 现代韩语: 니
  • 越南语: ni
  • 客家话: [梅县腔] ni2 [台湾四县腔] ni2 nit8 [客语拼音字汇] ni2 [东莞腔] li2 [客英字典] ni2 [陆丰腔] ni3 [海陆腔] ni2 nit8 [宝安腔] li2
  • 粤语: nei4
  • 近代音: 泥母 齊微韻 平聲陽 泥小空;
  • 中古音: 孃母 脂韻 平聲 尼小韻 女夷切 三等 開口;
  • 上古音: 黄侃系统:泥母 灰部 ;泥母 屑部 ;王力系统:泥母 脂部 ;泥母 質部 ;

别人正在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