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字 箏

zhēngㄓㄥ

  • 读音zhēng
  • 总笔画
  • 总笔画14画
  • UNICODE7B8F
  • 五笔TEVH
  • 仓颉HBSD
  • 郑码MPXB
  • 四角88507
  • 笔画顺序撇、横、点、撇、横、点、撇、点、点、撇、横折、横、横、竖钩

国语词典

  •  zhēng ㄓㄥ 

〈名〉

  1. 乐器名。拨弦乐器,形似瑟,古为五弦,秦蒙恬改为十二弦,唐以后加十三弦,现已增至十八弦、二十一弦、二十五弦等。
    1. 如:「古」。
  2. 参见「[[风]]」条。

康熙字典

【廣韻】側莖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甾莖切。【正韻】甾耕切,𠀤音爭。【說文】鼓絃竹身樂也。【通典】箏,秦聲也。【急就篇註】箏,瑟類,本十二絃,今則十三。【風俗通】箏,蒙恬所造。【集韻】秦俗薄惡,有父子爭瑟者,各入其半,當時名爲箏。【釋名】箏,施絃高急,箏箏然也。【傅元·箏賦序】上崇似天,下平似地,中空準六合,柱擬十二月,設之則四象在,鼓之則五音發。【史記·樂書】唐有軋箏。【註】以片竹潤其端,而軋之有聲。

又簷前鐵馬曰風箏。風動成音,自諧宮商。【元稹·連昌宮辭】鳥啄風箏碎珠玉。

又草名。【爾雅·釋草】傅,橫木。【註】一名結縷,俗謂之鼓箏草。

外语翻译

  • 英语:stringed musical instrument; kite
  • 德语:Guzheng (S, Mus)​,Zheng (S, Mus)
  • 法语:luth à 12 cordes

说文解字

鼓弦竹身樂也。从竹爭聲。側莖切

(箏)五弦筑身樂也。各本作𡔷弦竹身。不可通。今依太平御覽正。風俗通曰。箏、謹按樂記五弦筑身也。今幷梁二州箏形如瑟。不知誰所改作也。或曰秦蒙恬所造。據此知古箏五弦。恬乃改十二弦。變形如瑟耳。魏晉以後。箏皆如瑟十二弦。唐至今十三弦。筑似箏、細項。古筑與箏相似、不同瑟也。言筑。身者、以見形如瑟者之非古也。言五弦筑身者、以見箏之弦少於筑也。宋書樂志改筑身爲瑟身。誤矣。从竹。筑本竹聲。故从竹。卽从筑省也。筑箏皆木爲之。爭聲。側莖切。十一部。

方言集汇

  • 国际音标: tʂəŋ˥
  • 唐代读音: *jrɛng
  • 日语读音: KOTO
  • 韩语罗马: CAYNG
  • 现代韩语: 쟁
  • 越南语: tranh
  • 客家话: [海陆腔] zen1 [宝安腔] zang1 [台湾四县腔] zen1 [梅县腔] zen1 [客英字典] zen1 [东莞腔] zang1 [客语拼音字汇] zang1 zen1
  • 粤语: zaang1 zang1

别人正在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