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字 骖

cānㄘㄢ

  • 读音cān
  • 总笔画
  • 总笔画11画
  • UNICODE9A96
  • 五笔CCDE|CGCE
  • 仓颉NMIKH
  • 郑码XZGP
  • 四角73122
  • 笔画顺序横折、竖折折钩、提、撇折、点、横、撇、捺、撇、撇、撇

基本字义

骖cānㄘㄢˉ
  1. 古代驾在车前两侧的马:“左~殪兮右刃伤”。
  2. 驾三匹马:“载~载驷”。

详细解释

  •  cān 

〈名〉

  1. (形声。从马,参声。本义:独辕车所驾的三匹马)
  2. 同本义 [three horses drawn single-shaft carriage]
    1. 骖,驾三马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    2. 载骖载驷。——《诗·小雅·采菽》
  3. 又如:骖驾(三匹马驾的车子)
  4. 驾车时在两边的马 [the two outside horses of a team of horses]
    1. 两骖如舞。——《诗·郑风·大叔于田》
    2. 两骖列,两服入厩。——《荀子·哀公》
    3. 左骖殪兮右刃伤。——《楚辞·九歌·国殇》
    4. 停骖遥望独徘徊。——《三国演义》
  5. 又如:骖服(驾车的马匹。在两旁的称骖马,在中间驾车辕的称服马);骖靳(比喻先后相随)
  6. 马 [horse]。如:骖驹(小马)

〈动〉

  1. 乘。驾驭 [ride]
    1. 而使职骖乘。——《左传·文公十八年》。注:“陪乘也。”
  2. 又如:骖仆(陪乘之人和仆从)

康熙字典

【唐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𠀤倉含切,音參。【玉篇】驂馬。【說文】駕三馬也。

又車中兩馬曰服,兩馬驂其外小退曰驂。【詩·秦風】騧驪是驂。【儀禮·覲禮】使者降以左驂出。【註】騑馬曰驂。

又驂乗。【左傳·文十八年】齊懿公納閻職之妻,而使職驂乗。【史記·漢文帝紀】代王令宋昌驂乗。【註】乗車之法,尊者居左,御者居中,又一人處車右,以備傾側,取三人爲名義也。

又【爾雅·釋宮】七達謂之劇驂。【註】三道交復有一岐出者,今北海劇縣有此道。

又【集韻】七紺切,音慘。騑也。

外语翻译

  • 英语:two outside ones in three horse
  • 德语:Begleitwagen (S)​,Extrapferd außerhalb der Deichsel (S)​,die beiden Außenpferde eines Vierergespanns ,Dreigespann, Troika (S)
  • 法语:cheval de volée

说文解字

駕三馬也。从馬參聲。倉含切

駕三馬也。驂三曡韵爲訓。詩干旄。良馬四之。良馬五之。良馬六之。傳曰。四之、御四馬也。五之、驂馬五轡也。六之、四馬六轡也。然則毛公有駕三之說矣。王肅云。古者一轅之車駕三馬。則五轡。其大夫皆一轅車。夏后氏駕兩謂之麗。殷益以一騑謂之驂。周人又益以一騑謂之駟。本從一驂而來。亦謂之驂。經言驂則三馬之名。五經異義。天子駕數。易孟京、春秋公羊說天子駕六。詩毛說天子至大夫同四。士駕二。詩云四騵彭彭。武王所乘。龍旂承祀。六轡耳耳。魯僖所乘。四牡騑騑。周道倭遲。大夫所乘。謹按禮王度記曰。天子駕六。諸侯與卿同駕四。大夫駕三。士駕二。庶人駕一。說與易、春秋同。駁曰。玄之聞也。周禮校人。掌王馬之政。凡頒良馬而養乘之。乘馬一師四圉。四馬爲乘。此一圉者、養一馬而一師監之也。尚書顧命。諸侯入應門。皆布乘黃朱。言獻四黃馬朱鬛也。旣實周天子駕六。校人則何不以馬與圉以六爲數。顧命諸侯何以不獻六馬。易經時乘六龍者、謂陰陽六爻上下耳。豈故爲禮制。王度記云天子駕六者、自是漢法、與古異。大夫駕三者、於經無以言之。依鄭駁則古無駕三之制。孔晁云。馬以引重。左右當均。一轅車以兩馬爲服。旁以一馬驂之。則偏而不調。非人情也。株林曰。乘我乘驕。傳曰。大夫乘驕。則毛以大夫亦駕四也。且殷之制亦駕四。故王基云。商頌約軧錯衡。八鸞锵锵。是則殷駕四不駕三也。按詩箋曰。驂、兩騑也。檀弓注曰。騑馬曰驂。葢古者駕四。兩服馬夾輈在中。左右各一。騑馬左右皆可以三數之。故謂之驂。以其整齊如翼言之則謂之騑。驂本非謂駕三也。顧王度記曰大夫駕三。故訓傳亦言驂馬五轡。則是古有其說。故許釋驂爲駕三。然許不偁王度記天子駕六以下云云。於騑下亦云驂也。是說文晚成。不堅執異義之說。其說經非不與鄭合矣。从馬。參聲。倉含切。古音在七部。

方言集汇

  • 国际音标: tsʰĄn˥
  • 粤语: caam1

别人正在查